昔日屋邨生活

公營房屋歷史

香港公營房屋 (以下稱為 "公屋") 由 1953 年聖誕夜石硤尾寮屋區火災、1954 年石硤尾徒置屋落成揭開第一頁。 同年,政府成立半獨立的 "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",為中下收入家庭提供居所,展開一個有系統的徙置計劃。 政府除了在石硤尾火災原址興建多幢兩層高的臨時性平房、更斥資興建 5-7 層徙置大廈 (即徙置屋)。 踏入 70-80年代,由於香港人口急增,土地需求龐大,政府陸續清拆這些徙置屋,並改建成為幾十層高的住宅大廈。 除了石硤尾美荷樓活化成為《生活館》及《青年旅舍》外,其餘的徙置屋已經在 2008 年或以前清拆。

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
徙置屋外型

為安置石硤尾火災災民而興建的徙置屋,呈 "H" 形,5-7 層高,沒有升降機,部份大廈頂層搭建天台學校以提供基本教育。

(圖片來源:kaka41218.blogspot.com)

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
徙置屋單位

單位面積只有 10-20 平方米,沒有睡房間隔、獨立廁所和廚房,唯有搭建閣仔增加睡眠區。

(圖片來源:kaka41218.blogspot.com)

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
徙置屋煮食

住戶只能在走廊、單位門口旁邊煮食。 當年,大部份居民都用火水爐烹煮食物。

(圖片來源:kaka41218.blogspot.com)

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
徙置屋公共廁所

居民上廁所、沖涼、洗衣服、碗碗碟碟、食物等等,都需要在每層設置的公共地方進行,非常不方便。

(圖片來源:kaka41218.blogspot.com)


徙置屋天台學校

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
徙置屋天台學校

當時教育還未普及,低下階層沒有能力供子女讀書。 有見及此,慈善機構開始以低成本在徙置屋天台辦校。

(圖片來源:flickr.com)

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
天台學校校舍

初期的校舍設施簡陋,學生一般不需要穿校服,因為學生通常在徙置屋居住,家境較清貧。

(圖片來源:pinterest.ca)

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
上課、學習

這是攝於 1964 年的照片,學生們已穿上簡單的校服,在日光下練習寫 "毛筆字"。

(圖片來源:政府歷史檔案館)

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
香港獨有

天台學校是香港獨有,外國官員到訪香港時,也會參觀這富有香港特色的天台學校。 天台除了寫字檯、椅子外,還有簡單遊樂設施,如鋼架丶滑梯等,也有一點空間作為集體活動、上體育課。

(圖片來源:etnet.com.hk)


廉租屋計劃

1957 年首個廉租屋邨北角邨落成,四年後 (即 1961 年) 香港政府正式推行【廉租屋計劃】,提供質量較徙置屋好的租住房屋。

1972 年政府宣布【十年建屋計劃】,翌年將多個負責房屋的機構重組後成立 "香港房屋委員會",並將早期興建的簡陋徙置屋清拆重建,以提供環境及質量較好、容納更多住戶的樓宇。 此後,有不少公共屋邨相繼落成,公屋住戶人口由 1965 年的一百萬 (當年香港人口約為 359 萬),增加至 1981 年的二百萬 (當年香港人口約為 518 萬),當中並未包括於 1978 年出售首批【居者有其屋】的住戶。

十大最舊公屋排行榜 (未清拆)

(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)
排行 屋邨 (地區) 入伙年份 (樓齡) 住戶數目
第 10 位 愛民邨 (九龍西) 1974 年 (45 年) 6,300
美東邨 (九龍東) 1974 年 (45 年) (逐步清拆中)
第 9 位 坪石邨 (九龍東) 1970 年 (49 年) 4,600
第 8 位 華富二邨 (香港南) 1970 年 (49 年) 4,300
第 7 位 華富一邨 (香港南) 1967 年 (52 年) 4,800
第 6 位 福來邨 (新界西) 1963 年 (56 年) 3,100
第 3-5 位 和樂邨 (九龍東) 1962 年 (57 年) 1,900
馬頭圍邨 (九龍西) 1962 年 (57 年) 2,100
彩虹邨 (九龍東) 1962 年 (57 年) 7,400
第 2 位 西環邨 (港島西) 1958 年 (61 年) 600
第 1 位 模範邨 (港島東) 1954 年 (65 年) 700

昔日屋邨遊樂場

明報副刊在 2015 年 6 月 23 日曾經刊登一篇:"爬馬騮架 「跳鞦」 氹氹轉回到快樂童年 現今扼殺孩子想像空間"
香港「老爺級」的遊樂場設施,現在還剩下多少? 為尋找答案,明報記者花了一個月時間,親身走訪香港多個地區;文中更提及本地攝影師梁廣福於 2014 年初出版的《再會 • 遊樂場》攝影集,並刊登多幅 60 年代遊樂場的懷舊照。

瀡滑梯 - 昔日屋邨遊樂場 (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)
瀡滑梯

樓高兩層、直式鐵皮的經典滑梯,滑下速度很快,有小孩為增加刺激度,索性伏在鐵皮表面向前俯衝;當時除了鐵皮滑梯外,還有石製滑梯。
(1965 年攝於黃大仙徙置區)

(圖片來源:mingpao.com)

馬騮架 - 昔日屋邨遊樂場 (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)
馬騮架 (一)

安放在天台學校的馬騮架,一群學生如「馬騮」那樣將攀爬架重重包圍,玩個不亦樂乎。
(1963 年攝於黃大仙徙置區)

(圖片來源:mingpao.com)

馬騮架 - 昔日屋邨遊樂場 (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)
馬騮架 (二)

這馬騮架的設計是最簡單,大小朋友都適合的設施,可鍛鍊手臂力量及身體四肢的協調性。 現時馬騮架設計都比較矮,只適合小朋友。

(圖片來源:uwants.com)

馬騮架 - 昔日屋邨遊樂場 (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)
馬騮架 (三)

一個不太適合幼童的高難度馬騮架,小朋友要在球面爬上爬落。
(1963 年攝於觀塘和樂邨)

(圖片來源:mingpao.com)

盪鞦韆 - 昔日屋邨遊樂場 (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)
盪鞦韆

半世紀前的鞦韆座椅,原來也有「椅背」,適合嬰孩或小童。
(1965 年攝於 彩虹邨)

(圖片來源:mingpao.com)

長艇 - 昔日屋邨遊樂場 (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)
長艇

為應付兒童人口急增的需要,遊樂場設施大多強調共享,如這艘金屬製長艇,同一時間可以供十多名小朋友「乘搭」。
(1963 年攝於觀塘徙置區遊樂場)

(圖片來源:mingpao.com)

氹氹轉 - 昔日屋邨遊樂場 (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)
氹氹轉 (一)

在香港已完全消失的三角錐體氹氹轉,設計獨特,附攀爬架及「圓周」的座位,玩時可站可坐,除了轉圈,也會左搖右擺。
(1965 年攝於黃大仙徙置區)

(圖片來源:mingpao.com)

氹氹轉 - 昔日屋邨遊樂場 (Old Hong Kong Housing Estate)
氹氹轉 (二)

這是另一種氹氹轉設計 — 飛碟形;喜歡刺激的小朋友站在「飛碟」上,其他朋友在旁幫手推動,鬥平衡力,誰先跌下來就輸。
(1974 年攝於長沙灣邨)

(圖片來源:mingpao.com)


(更新日期 2019 年 12 月 29 日)